主页 > 新闻中心 > 最新资讯 > 国际指数破冰信用债市场,不确定性难阻外资加码中国

国际指数破冰信用债市场,不确定性难阻外资加码中国

发布时间:2020-11-06 10:10:00
来源:第一财经
浏览数:1738

    作为全球第二大债券市场,中国债市可投资性的提升又迎重要里程碑。11月1日,以人民币计价的中国国债和政策性银行债分20个月逐步纳入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(BBGA)的工作顺利完成。与此同时,7万亿美元规模的中国信用债有望成为下一个目标。11月5日,彭博宣布推出彭博巴克莱中国高流动性信用债(LCC)指数。

“这一‘破冰’行动非常重要。BBGA是首个纳入中国债券的国际指数,推动了国际投资者以被动或主动的方式投资中国债市。”彭博亚太区指数业务负责人庄戟对第一财经表示。

    目前,包括BBGA、摩根大通GBI-EM、富时罗素WGBI三大国际债券指数均已将中国债市纳入其中。不仅是债券,中国A股、汇市也在吸引众多国际机构增配。

    尽管外部不确定性仍存,但中国前三季度经济增速已由负转正,并将成为今年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;中国在新的五年规划中强调高质量增长,并以“双循环”为发展战略,金融开放和配套改革加速,加之央行维持正常利率水平的决心,都使得迫切希望寻求收益的国际资本加速流入中国市场。

    三大指数纳入,外资涌入中国债市

    自2019年4月起,BBGA指数分20个月完成纳入计划后,中国债市目前在该指数的权重已达6.3%。在此期间,参与中国债市的国际投资者快速增长,持有利率债(包括国债、政策性金融债和同业存单等)比例从20个月前的近5%攀升至近8%。

    根据央行上海总部披露的最新数据,截至2020年10月末,境外机构持有银行间市场债券3万亿元,较9月末增加544.81亿元,约占银行间债券市场总托管量的3%。即使6月以来中国债市调整,外资也持续流入,长线收益和人民币的韧性是背后的推动力。

    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数据也显示,截至10月末,该机构为境外机构托管债券面额达26826.76亿元,环比增加866.21亿元,增幅为3.34%,自2018年12月以来,连续23个月增加。

    “随着阶段性纳入完成,国际投资者的参与度将不断增加。”彭博亚太区总裁李冰对第一财经表示。此前,在纳入的推动下,包括明确税制、提高整体流动性以及交易分仓(accountallocation)等问题基本得以解决,未来还需完善利率和外汇对冲工具、改善大宗交易的流动性等。

    随着市场机制不断完善,继彭博之后,人民币计价的高流动性中国政府债券也于今年2月28日起被纳入摩根大通GBI-EM指数,纳入工作将在10个月内分步完成。9月25日,富时罗素宣布,中国国债将被纳入富时WGBI指数,预期2021年10月开始纳入。

    瑞银全球利率市场策略团队表示,WGBI的纳入将有望使外资加速流入中国债市的趋势延续到2021年,并提振人民币的人气,预计有1250亿~1500亿美元相关资金流入潜力,约为2021年中国经常账户余额的40%。纳入完成后,中国国债的外资持有比例可能会增加6~7个百分点,并在2022年底前达到20%。

    瞄准信用债,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”

    随着外资加速流入,布局资产的资质也将不断下沉,从利率债、高等级信用债再到一般投资级信用债或高收益债,这是循序渐进的过程。

    在这一阶段,彭博有望再次“破冰”。彭博LCC指数正式推出,追踪中国银行间信用债市场中以人民币计价的具有较高流动性、可交易的债券,将为下一步纳入中国7万亿美元的信用债市场铺路。

    当前,国际投资者在中国信用债市场所占的比重微乎其微。根据上述央行上海总部数据,境外机构持有的银行间市场债券,主要券种是国债,托管量为1.73万亿元,占比57.7%;其次是政策性金融债,托管量为8828.2亿元,占比29.4%。

    信用评级体系割裂、流动性不足等是主要障碍。“目前BBGA尚未纳入中国信用债,LCC是一个独立指数,旨在帮助全球投资者更加了解中国信用债市场的结构和发展,这是提升投资者兴趣的第一步。”庄戟对第一财经表示,未来会继续评估这一市场,何时纳入中国信用债,将取决于投资者的接受度和参与度,以及如何解决一些仍具挑战性的问题。

    鉴于中国信用债市场整体的流动性仍不足,为了反映其中可交易、具有较高流动性的部分,彭博LCC指数采用了独特的编制方法,将债券成交数据和其他条件一并纳入考量。具体而言,被纳入的债券应满足在过去三个月内至少10%的交易日中发生过交易,且总成交金额超过2.5亿元人民币(含)的条件。同时,纳入LCC指数的债券须符合彭博巴克莱中国综合指数的标准,且须同时满足:全球三大评级机构中至少一家给予发行人的评级达到投资级;非次级债;纳入时距到期日超过1年。
截至10月30日,LCC指数纳入了48家发行人的125只债券,平均收益率约为3.4%,平均久期为1.9年。较当前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(约0.8%)有近260BP的溢价,具有较高吸引力,且久期也短于利率债平均的5.5年,展现了灵活性。
    未来需要推进的改革还很多。易方达基金固定收益投资总监胡剑对记者表示:“大部分国际投资者仍对中国信用债持观望态度,比如还有70%的信用债没有国际评级,且债市的统一性和信息披露一致性有待提升,从发行人到投资者的良性沟通互动也需要逐步建立,目前多数发行人、投资者和债委会之间的交流比较少,这对国际投资者的调研等构成了挑战。完善国内债市基础设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,但过去几年的市场开放起到了倒逼改革的积极作用。”
    不确定性当前,中国加速金融开放
    当前,疫情仍在肆虐,欧美国家疫情的二次暴发或将全球经济衰退的时间拖长,美国大选也仍存不确定性。但是,国际投资者并未停止加码中国资产的步伐,中国金融开放也不断加速。
    工银国际中国首席经济学家程实对记者表示,中国经济“双循环”战略是选择通过向内发力,为高水平开放打开向外空间。伴随中国经济的“减速增质”,需要借助中国金融的高水平开放,中国经济在疫情时的相对优势将吸引国际资本的长趋势流入,与更加多元的国际伙伴共享双赢机遇。
同样,国际资本也需要中国市场,这从外资涌入A股就可见一斑。A股三季报显示,QFII(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)现身379只个股前十大股东榜单中,其中241股为三季度新进持股。从全部外资口径来看,截至2020年3月末,持股市值占A股总市值比重已达3.13%,持股规模约为1.9万亿元,其中68%为北向资金,32%为QFII/RQFII。
   “在全球负利率存量债券飙升至16万亿美元的当下,中国是为数不多的可以寻找到稳定、较高收益的地方。对全球养老基金等而言,比起扎堆科技股,长期最有利的投资还是寻找经济增速最高的市场,因为这才是底层资本回报的来源,因此它们必然会加大配置中国。”交银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马韬对第一财经表示,“过去这些资金会挤在代表高科技、新经济的中概股、港股上,但如今不断开放的A股也成了理想的选项。”
在去年取消了QFII投资额度后,今年9月,中国又出台QFII新规,将QFII和RQFII两项制度合并,并扩大了QFII的投资范围,这使得QFII牌照的吸引力攀升。此前第一财经也报道,越来越多包括对冲基金在内的外资机构对QFII牌照展现出兴趣。

冠福股份

Copyright © 2019 冠福控股股份有限公司